首页 >> 精选问答 > 你问我答 >

古代满一百岁称为什么

2025-09-13 03:09:26

问题描述:

古代满一百岁称为什么,有没有人理理我呀?急死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3 03:09:26

古代满一百岁称为什么】在古代,人们对长寿有着极高的尊重,尤其是达到百岁高龄的老人,被视为“福寿双全”的象征。不同朝代对百岁老人有不同的称呼和礼遇,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长寿的敬仰。

以下是对古代满一百岁称谓的总结:

一、古代满一百岁的称谓总结

朝代 称谓 含义说明
先秦 长者 指年长有德之人,不一定特指百岁
汉代 老人 一般指年过六十以上的人,百岁者称为“耇老”或“耄耋”
唐代 百岁翁 对百岁老人的尊称,常用于文学作品中
宋代 百岁翁/期颐 “期颐”出自《礼记》,意为“待天命而颐养”,专指百岁老人
明清 百岁翁/耄耋 百岁老人被称为“百岁翁”,而“耄耋”则泛指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时也用于百岁者

二、相关背景知识

1. “期颐”一词的来源

“期颐”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说,到了一百岁,就应由子女来供养,等待天命而安享晚年。因此,“期颐”成为古代对百岁老人最正式、最尊贵的称谓之一。

2. 古代对百岁老人的礼遇

在许多朝代,百岁老人会受到朝廷的特别表彰,甚至被赐予官职或赏赐财物。例如,宋代曾规定百岁老人可享受免除赋税、免役等优待。

3. 文学中的百岁老人形象

古代诗词中常出现对百岁老人的赞美,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提到“百岁老人笑语多”,表达了对长寿者的敬仰之情。

三、结语

古代对百岁老人的称呼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从“耇老”到“期颐”,每一个称谓背后都蕴含着对长寿者的尊敬与祝福。虽然现代社会的寿命普遍延长,但古代对百岁老人的重视与尊重,依然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历史文献与文化常识整理而成,旨在提供准确、易懂的古代百岁称谓知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