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残犹有傲霜枝解释及出处】一、
“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唐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这句诗描绘了秋末冬初时节,菊花虽已凋谢,但其枝干依然挺立,不畏寒霜,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
诗句中的“菊残”指的是菊花已经凋零,“犹有”表示仍然存在,“傲霜枝”则指在寒霜中依然挺立的枝条,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气节。整句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刘景文坚毅品格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原文 | 菊残犹有傲霜枝 |
出处 | 《赠刘景文》——苏轼 |
作者 |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 |
诗题含义 | “赠刘景文”是赠送给朋友刘景文的一首诗,表达对其品格的赞赏 |
字面意思 | 菊花虽然凋谢了,但枝干依然挺立,不惧寒霜 |
寓意 | 表现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象征高洁品格与顽强意志 |
写作背景 | 苏轼在晚年时写此诗,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勉励与敬佩之情 |
艺术特色 | 借物喻人,情景交融,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
三、延伸理解
“菊残犹有傲霜枝”不仅是一句描写自然景象的诗句,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常被视为高洁、隐逸的象征,而“傲霜”则代表了面对困境时的坚强与从容。苏轼借此诗句鼓励朋友在逆境中保持坚定信念,也反映了他本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种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和思想的写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