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苍生问鬼神全诗】“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原诗为:
> 《贾生》
> 宣室求贤访逐臣,
> 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
>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通过描写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贾谊,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重用贤才、忽视民生的讽刺与不满。后两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寓意深刻,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只关注玄虚之事、忽视现实问题的人或现象。
《贾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怀古诗,借汉代贾谊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对现实政治的感慨。诗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形象地揭示了统治者对治国理政的忽视,转而沉迷于虚无缥缈的鬼神之说,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该诗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常被引用以批判那些脱离实际、不关心民众疾苦的行为。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贾生》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 |
出处 | 《全唐诗》 |
原文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诗句出处 | 第三、四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释义 | 汉文帝深夜召见贾谊,但并未询问百姓疾苦,而是谈论鬼神之事。 |
寓意 | 批评统治者不重视民生,只沉迷于玄虚之事。 |
现实意义 | 常用于讽刺那些忽视现实问题、沉迷虚无的人或行为。 |
文学价值 | 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历史反思意味。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背景、历史典故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