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原句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而“八千里路云和月”则常被用来形容征途遥远、旅途艰辛,也寄托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思念。
这一诗句不仅展现了岳飞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他一生奔波于战事之间的艰辛历程。以下是对“八千里路云和月”相关背景、含义及文化影响的总结:
一、
“八千里路云和月”最早见于岳飞的《满江红》,虽未直接出现在原文中,但后人常以此作为对岳飞征战生涯的概括。它象征着一位英雄在漫长的征途中,面对风雨、星辰与月光,依然坚定信念、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此句也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剧中,用以表达对人生旅程的感慨,或对理想追求的坚持。其背后蕴含的是历史、情感与精神的多重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岳飞《满江红·写怀》(后人引申使用) |
字面意思 | 八千里的路程,伴随着云和月的景象 |
象征意义 | 征途漫长、艰苦;人生旅程中的孤独与坚持 |
情感内涵 | 对家国的忠诚、对理想的执着、对命运的无奈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励志与思乡的象征,常用于文学、影视、音乐等艺术形式 |
现代应用 | 用于描述长途跋涉、人生奋斗、追梦过程等场景 |
作者背景 |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以忠君爱国著称 |
历史背景 | 北宋灭亡后,岳飞率军北伐,收复失地,最终被奸臣陷害 |
三、结语
“八千里路云和月”不仅是对岳飞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都应像岳飞一样,心怀理想,坚定信念,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