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612和141体系指的什么】“浙江1612和141体系”是近年来浙江省在数字化改革、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领域提出的一套重要工作体系。这些体系旨在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以下是对这两个体系的简要总结与对比分析。
一、体系概述
体系名称 | 全称 | 提出背景 | 核心目标 |
1612体系 | “1个大脑+6大系统+1个平台+2个支撑” | 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推进过程中提出的总体架构 | 构建统一的数据中枢,整合政务资源,提升治理效能 |
141体系 | “1个中心+4大平台+1张网络” | 面向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 实现基层治理智能化、服务精准化、数据共享化 |
二、详细解析
(一)1612体系
“1612”体系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框架,其结构如下:
- 1个大脑:即“浙里办”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全省政务数据的统一入口。
- 6大系统:包括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公共数据平台、城市大脑、社会治理系统、市场监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
- 1个平台:即“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 2个支撑:一是技术支撑(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二是制度支撑(如数据安全、标准规范等)。
该体系强调以数据为核心,推动政务流程再造,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治理。
(二)141体系
“141”体系是浙江省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成果,具体结构如下:
- 1个中心:即“基层治理四平台”,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网格四大平台。
- 4大平台:包括党建统领平台、群众诉求响应平台、基层治理综合平台、社会风险防控平台。
- 1张网络:即“网格化管理”网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基层问题的快速发现、上报、处理和反馈。
该体系注重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三、两者的关系与区别
对比维度 | 1612体系 | 141体系 |
应用范围 | 全省各级政府部门 | 基层乡镇、街道、村社 |
核心功能 | 数据整合、政务协同、智能决策 | 基层治理、群众服务、风险防控 |
技术支撑 | 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 | 注重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 |
目标导向 | 推动整体智治 | 实现高效治理、便民服务 |
四、总结
“浙江1612和141体系”是浙江省在数字化改革中的两大核心架构,分别从宏观治理和基层治理两个层面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方式创新。1612体系注重顶层设计和数据整合,而141体系则聚焦于基层实践和群众需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浙江数字化治理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