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跖是什么意思】“孔跖”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组合,通常出现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由“孔”和“跖”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以下是对“孔跖”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析
字 | 拼音 | 含义 | 出处/用法 |
孔 | kǒng | 表示“非常”、“很”的意思,也可作“孔隙”、“洞穴”解。在古代常用于形容程度之深。 | 《诗经》、《论语》等经典文献中多有使用。 |
跖 | zhí | 原指“脚掌”,后引申为“盗贼”或“奸诈之人”。如“跖”在《庄子》中被用来指代盗跖,即古代著名的盗贼。 | 《庄子·胠箧》中提到“盗跖”,象征不义之人。 |
二、整体含义
“孔跖”作为一个整体词组,常见于古文或文学典故中,通常用来形容极其恶劣的人或行为。其中,“孔”强调程度之深,“跖”则带有贬义,合起来可理解为“极为恶劣的盗贼”或“极度不义之人”。
在某些语境中,“孔跖”也可能被用来比喻极端贪婪、狡猾之人,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三、典型用例
1. 《庄子·胠箧》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今世之所谓至忠也,……而天下大乱矣。故曰:‘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道相随。’……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圣人亦窃国者也,而莫之圣也。”
在此文中,“跖”被用来指代盗贼,而“孔跖”可能作为对这类人的统称。
2. 其他古籍中的隐喻
在一些诗词或文章中,“孔跖”也可能被用作一种修辞,表示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结构 | “孔”+“跖” |
含义 | 形容极为恶劣或不义之人,多用于古文或文学典故中 |
用法 | 多见于古籍、文学作品,具有贬义色彩 |
语境 | 常用于批评、讽刺,表达对不道德行为的不满 |
综上所述,“孔跖”并非现代常用词汇,但在古代文学和典籍中具有一定意义,主要用来形容极端不义或恶劣之人。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及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