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将衰朽惜残年】“肯将衰朽惜残年”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原句为:“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年迈体衰,仍不改初心、坚持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顽强的精神,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在困境中坚守理想、不计个人得失的气节。
从历史背景来看,韩愈因直言进谏而被贬潮州,途中写下此诗,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整句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精神力量。在今天,这句话依然可以作为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保持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座右铭。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原文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作者 |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
背景 | 因直言进谏被贬潮州,途经蓝关时所作 |
释义 | 愿意为圣明之主去除弊端,怎会因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余生 |
主题思想 | 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心系国家、不计个人得失的忠诚与担当 |
精神内涵 | 坚守理想、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士人精神 |
现代启示 | 在困境中保持信念,不轻易放弃,勇于承担责任 |
文学价值 | 语言凝练有力,情感真挚,是古诗中的经典名句 |
结语:
“肯将衰朽惜残年”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低谷时,应保持坚韧与勇气,不忘初衷,继续前行。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