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教夫婿觅封侯什么意思】“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一诗,全诗为:
>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 王昌龄在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对丈夫远赴边疆、追求功名的复杂情感。其中“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懊悔与无奈。
一、诗句解析
“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字面意思是:“后悔让丈夫去追求功名(封侯)”。这里的“悔”是女子对自己曾经支持或鼓励丈夫出征、建功立业的懊悔;“教”是“让、使”的意思;“觅封侯”则是指追求功名利禄、建功立业。
整句表达的是:女子因为丈夫远行征战,自己独守空房,心中充满了思念和忧愁,于是开始后悔当初让他去追求功名。
二、诗歌背景与情感内涵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视角,反映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影响,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承受的情感压力。诗中的“悔”,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后悔,而是一种深沉的爱与无奈。
- 爱情与责任的冲突:女子希望丈夫陪伴在身边,但又理解他追求功名的志向。
-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丈夫为了国家和荣耀远赴边疆,而妻子却只能独自承受孤独。
- 女性心理的细腻描写:诗人用“悔”字,表现出女子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痛苦。
三、总结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王昌龄《闺怨》 |
字面意思 | 后悔让丈夫去追求功名(封侯) |
“悔”的含义 | 表达女子内心的懊悔与无奈 |
“教”的含义 | 让、使 |
“觅封侯”的含义 | 追求功名利禄、建功立业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怨、思念 |
诗歌主题 | 反映战争对家庭的影响,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 |
作者意图 | 通过女子的心理变化,揭示社会现实与人性复杂 |
四、结语
“悔教夫婿觅封侯”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时代背景下女性处境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与成就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亲情与爱情的价值。王昌龄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千百年来无数女性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