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原文及翻译】《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篇散文,属于“解”类文体,意为解释、阐明。此文以问答形式展开,借学生之口提出疑问,再由老师进行解答,旨在阐述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治学态度。
一、文章
《进学解》通过一位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方式,探讨了“学”与“行”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学问和品德修养。文中强调,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道德的提升;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进学”的目的。韩愈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他对治学方法的系统总结。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堂下。 | 国子先生在清晨进入太学,召集学生们站在堂下。 |
曰:“嗟!予怀明德,而今不逮。吾欲求道,而未有得。” | 他说:“唉!我怀有光明的德行,但如今却不及古人。我想追求大道,却尚未有所得。” |
学者,所以学为君子也。 |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为君子。 |
今夫学者,或不务其本,而徒事其末。 | 现在有些学者,不致力于根本,只追求表面的东西。 |
或好言辞,而不究其义;或尚文藻,而不修其行。 | 有的人喜欢华丽的言辞,却不探究其中的意义;有的人崇尚文采,却不修养自己的行为。 |
是故,学之不精,行之不笃,而名不彰于世。 | 因此,学习不精深,行为不坚定,名声就不会在世上彰显。 |
夫君子之学也,贵乎自得。 | 君子的学习,贵在自己有所体会。 |
若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则斯道也。 | 如果能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坚定地实践,那么这就是大道了。 |
三、文章特点与价值
1. 结构清晰:文章采用问答形式,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2. 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富有哲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 思想深刻:强调“学”与“行”的统一,提倡全面发展的学习观。
4. 现实意义:对现代人仍有启发,提醒我们在学习中不应只重形式,更要注重实质。
四、结语
《进学解》不仅是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更是一部关于修身养性的经典。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内化为道德与行为。韩愈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后学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儒家“学以致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