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翻译】一、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出自《论语·公冶长》篇,是孔子在表达自己理想无法实现时的感慨。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的主张不能被施行,我就乘着木筏漂泊到大海去。”它反映了孔子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超脱心态,也体现了他对于理想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蕴含了儒家思想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以及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后人常以此句表达对现实不满、渴望自由或寻求心灵归宿的情感。
二、翻译与解析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道不行 | 如果我的主张不能被施行 | “道”指孔子的理想和学说,“不行”表示不被采纳或实行 |
乘桴浮于海 | 就乘着木筏漂泊到大海去 | “桴”是木筏,“浮于海”象征远走高飞、远离尘世 |
整体意思 | 如果我的主张不能实现,我就乘着木筏漂泊到大海去。 | 表达了孔子在理想受挫后的无奈与超脱,也体现了他对人生道路的另一种选择 |
三、文化背景与意义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感叹,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在古代社会,士人常常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句话正是这种矛盾的写照。孔子虽然身处乱世,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失败。
在后世文学和思想中,这句话常被引用,用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坚持,或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例如,唐代诗人李白曾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便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结语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虽简短,却蕴含深远。它不仅展现了孔子的胸怀与智慧,也为后人提供了面对困境时的精神指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句话依然能引发人们对理想、现实与人生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