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蜀犬吠日意思】“蜀犬吠日”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原意是说四川的狗看到太阳出来,就会对着太阳叫,因为它们很少见到太阳,所以感到奇怪。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少见多怪、对新事物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或误解。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蜀犬吠日 |
拼音 | shǔ quǎn fèi rì |
出处 |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
字面意思 | 四川的狗看见太阳就叫 |
引申含义 | 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惊讶或害怕;少见多怪 |
使用场景 | 用于批评人对新事物缺乏了解,盲目怀疑或排斥 |
二、成语背景
“蜀犬吠日”最早出现在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中。故事讲的是黔地(今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人牵来一头驴,当地人没见过,以为它很厉害,不敢靠近。后来驴子被老虎吃掉了。柳宗元借此讽刺那些对未知事物感到恐惧、缺乏判断力的人。
“蜀犬吠日”则进一步说明,蜀地的狗因为长期不见太阳,一旦看到太阳便发出叫声,表现出一种对外界新事物的不理解与反应过度。
三、使用示例
1. 他对新技术完全不了解,看到别人用智能手机,还说这是“蜀犬吠日”,真是可笑。
2. 在那个闭塞的地方,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就像“蜀犬吠日”一样。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少见多怪、大惊小怪、以讹传讹 |
反义词 | 见多识广、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
五、总结
“蜀犬吠日”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人们要开阔眼界,不要因为对新事物不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解。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更应避免“蜀犬吠日”的心态,学会理性看待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