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内容

用气凝胶沉积法制备的Li/LLZO/LBO-LCO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循环性能

来源:  2022-09-04 16:43:56
导读 大家好,小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用气凝胶沉积法制备的Li LLZO LBO-LCO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循环性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大家好,小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用气凝胶沉积法制备的Li/LLZO/LBO-LCO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循环性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

1、 近年来,每年超过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交通运输业,车辆的动力来源主要依靠化石燃料特别是汽油的直接燃烧。因此,发展电动汽车将有助于实现低碳排放。锂金属电池因其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是当前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2、 石榴石型Li7La3Zr2O12(LLZO)作为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代表,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和对锂的高电化学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LLZO是硬质陶瓷,很难与正极形成良好的界面接触。气凝胶沉积可以在室温下将正极颗粒沉积在陶瓷电解质表面,从而显著改善界面结合。然而,通过这种方法制造的LLZO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仍然难以实现长期和高稳定性循环。正确理解其衰减机理将有助于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开发。

3、 [文章简介]

4、 近日,东京都市大学教授木村诚二和助理教授成建锋在美国化学学会ACS应用材料界面发表了题为“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退化机理”的研究论文。室温下,用气凝胶沉积法在LLZO电解质表面沉积了Li3BO3(LBO)包覆的LiCoO2(LCO)阴极颗粒。LBO在热处理过程中熔化,LCO和LLZO有效结合,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所制造的全固态Li/LLZO/LCO电池在60和0.2C电流密度下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约为85%,这是LLZO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最佳已知性能之一。EIS分析表明,随着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LCO和LBO之间的界面阻抗迅速增加,这是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预测界面阻抗增加的原因是电化学循环引起的界面开裂。原位SEM结果证实了这一预测:在循环过程中LCO和LBO之间的界面发生了开裂,并且裂纹逐渐扩展。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是用具有更高机械韧性的锂离子导体代替LBO来涂覆阴极材料。

5、 [内容表达]

6、 1.气凝胶沉积系统和示意图

7、 图一。(a)气凝胶沉积系统,(b)涂覆的正极颗粒在被高压气体加速后撞击LLZO基底,(c)正极颗粒破裂并沉积在LLZO的表面上,以及(d)涂覆层在被加热后充当焊料,焊接正极颗粒的裂缝和正极与LLZO界面之间的间隙。

8、 被高压气体加速的阴极粒子撞击陶瓷基板并开裂变形,产生高表面能,成为基板表面致密化或再结晶的主要驱动力。加热后,包覆层起到焊料的作用,焊接正极颗粒的裂纹和正极与LLZO界面的间隙,有效降低正极层的内阻和正极与LLZO的界面阻抗。

9、 2.LBO-LCO/LLZO界面的SEM显微照片

10、 图二。(a)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CO,(b)LBO包覆的LCO,(c)LCO表面的LBO,(d)LBO-LCO/LLZO的界面面积,(e)界面处氧的分布,和(g)界面处钴的分布。

11、 初始的LCO表面光滑,与LBO以7:3的质量分数比混合后热处理,其表面覆盖有纳米尺寸的LBO颗粒。热处理后LBO粒子的结晶度急剧下降。界面的SEM显微照片和EDS光谱表明LBO-LCO阴极层与LLZO电解质层接触良好。由气凝胶沉积的LBO-LCO阴极层通常为4-8微米厚,但它可以是25微米或甚至更厚。

12、 3.全固态Li/LLZO/LBO-LCO电池的循环性能

13、 图3。(a-b)正极膜厚度为5.6微米,对应于1.1mgcm-2的正极活性物质,(c-d)正极膜厚度为4.3微米,对应于0.84mgcm-2的正极活性物质,以及(e-f)电池的倍率性能,正极膜厚度为5.3微米,对应于p

14、 全固态Li/LLZO/LBO-LCO电池在60和0.2C电流密度下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约为85%,并随着正极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这是LLZO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最佳性能之一。此外,当电池在0.5C或更低的电池密度下充放电时,其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

15、 4.电化学阻抗谱

16、 图4。(a)Li/LLZO/LBO-LCO全固态电池的结构图,(b)电池的等效电路,(c)电池充放电前后的EIS谱,(d-g)电池第1、10、20、30次循环10%充电后的EIS谱,(h)充放电前后的电池。

17、 全固态Li/LLZO/LBO-LCO电池的EIS谱由三个变形的半弧和一条接近45的尾线组成。根据锂离子在不同界面间的传输速度,从高频到低频,三个半弧对应的界面依次为Li/LLZO、LLZO/LBO、LBO/LCO。每个半圆弧可以用一个简化的rc模型来模拟,该模型可以用并联的界面阻抗和一个等相角元件CPE来表示。45时的尾线可用Warburg阻抗来模拟,以描述扩散现象。实验结果表明,LBO/LCO界面的电阻在电池循环后显著增加,而其他界面的电阻在电池循环30次后几乎不变或略有增加。因此,电池的失效主要是由于LBO/LCO界面阻抗急剧增加,而阻抗增加的原因预计是充放电引起的界面机械开裂。

18、 5.复合阴极层的原位扫描电镜分析。

19、 图5。(a)简化等效电路,(b-d)充放电前后LBO-LCO/LLZO界面区的形貌演变,以及(e-g)LBO-LCO/LLZO界面区随充电电压的形貌变化。

20、 原位扫描电镜显示LBO/LCO界面会随着充放电而开裂。充放电前,LBO/LCO的正极层有少量裂纹,随着充放电的进行,裂纹逐渐加深和扩大。相比之下,LBO/LLZO的界面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此外,在提高充电电压的过程中,即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的过程中,LBO/LLZO界面会因LCO的收缩而开裂。

21、 [结论]

22、 报道了气凝胶沉积法制备的Li/LLZO/LBO-LCO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循环性能。在60和0.2C电流密度下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达85%以上,是目前LLZO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性能最好的电池之一。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对电池的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以非破坏性的方式证明了电池的主要失效机理是LBO/LCO界面电阻迅速升高引起的。进一步,原位扫描电镜证明LBO/LCO界面在充放电过程中开裂,导致界面阻抗增大,电池性能衰减。

23、 编辑:彭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太行之窗 版权所有 .

本站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